定價: | ¥ 79 | ||
作者: | 張洪才,何波 編著 | ||
出版: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11355465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11-09-01 | ||
版次: | 1 | 頁數: | 517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59.3 | ![]() |
本書是以ansys13.0為平臺撰寫的一部從入門到精通的實用自學與提高教程,全面介紹了有限元分析的理論基礎、有限元分析流程、實體建模、網格劃分、耦合和約束方程、加載、求解、后處理技術、設計ansys分析方案、結構線性靜力分析、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譜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斷裂力學分析、邊坡穩定性分析、界面開裂與失效模擬、襯墊連接模擬、齒輪分析、轉子動力學分析、焊接工程問題分析、優化設計、拓撲優化、疲勞分析、自適應網格劃分和可靠性分析等內容。圍繞ansys軟件的功能講解,書中給出了大量具有工程背景的實例,并在配套光盤中提供了22個實例的視頻教程和ansys實例文件。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等學校理工類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學習ansys13.0有限元分析軟件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結構分析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書中提供的大量實例還可供高級用戶參考。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等學校理工類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學習ansys13.0有限元分析軟件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結構分析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書中提供的大量實例還可供高級用戶參考。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有限單元法概述
1.2 ansys基本原理
1.3 ansys 13.0簡介與基本使用
第2章 坐標系和工作平面
2.1坐標系
2.2工作平面
第3章 建立模型
3.1建立實體模型的方法
3.2自下向上建模
3.3自上向下建模
3.4布爾運算
3.5其他建立實體模型的方法
3.6有限元模型
3.7從cad中導入模型
3.8參數化建模
第4章 網格劃分
4.1網格劃分概述
4.2定義單元屬性
4.3網格劃分工具
4.4單元尺寸控制
4.5網格劃分器
4.6網格劃分方法
4.7修改網格
第5章 耦合和約束方程
5.1耦合的概念
5.2定義耦合自由度
5.3約束方程的定義
5.4定義約束方程
第6章 加載
6.1載荷的概念
6.2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6.3時間的作用
6.4階躍載荷和斜坡載荷
6.5施加載荷的方法
6.6設置載荷步選項
6.7創建多載荷步文件
6.8定義接頭固定處預拉伸
第7章 求解
7.1選擇求解器
7.2求解器的類型
7.3在某些類型結構分析時使用特殊求解工具
7.4獲得解答
7.5求解多載荷步
7.6奇異解
第8章 后處理技術
8.1后處理的基本概念
8.2結果文件
8.3后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8.4通用后處理器post1
8.5時間歷程后處理器(post26)
第9章 設計ansys分析方案
9.1設計分析方案的重要性
9.2確定分析目標
9.3確定模型類型
9.4確定模型單元
9.5不同單元之間的連接
9.6分析中使用對稱性
9.7確定模型細節
9.8確定模型的網格密度
第10章 結構線性靜力分析
10.1靜力分析概述
10.2靜力分析的求解步驟
10.3實例:階梯軸施加扭矩和彎矩
第11章 模態分析
11.1模態分析的定義及應用
11.2模態分析的方法
11.3矩陣縮減技術和自主度的選擇準則
11.4模態分析過程
11.5擴展模態
11.6觀察結果
11.7有預應力的模態分析
11.8大變形預應力的模態分析
11.9實例:印刷機滾筒的模態分析
第12章 諧響應分析
12.1諧響應分析的定
12.2三種求解方法
12.3完全法諧響應分析
12.4縮減法諧響應分
12.5模態疊加法諧響應分析
12.6有預應力的完全法諧響應分析
12.7實例:汽車懸架系統的諧響應分析
第13章 譜分析
13.1譜分析的定義
13.2譜的基本概念
13.3單點響應譜(sprs)分析步驟
13.4隨機振動(psd)分析步驟
13.5隨機振動分析結果的應用
13.6ddam(動力設計分析方法)譜分析
13.7多點響應譜(mprs)分析
13.8實例:鋼架結構廠房的隨機振動分析
第14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14.1瞬態動力學分析的概念
14.2瞬態動力學分析前的準備工作
14.3瞬態動力學分析的理論基礎
14.4三種求解方法
14.5完全法瞬態動力學分析
14.6模態疊加法瞬態動力分析
14.7縮減法瞬態動力學分析過程
14.8有預應力瞬態動力學分析
14.9瞬態分析的關鍵技術細節
14.10實例:路面沖擊載荷作用下汽車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第15章 非線性分析
15.1概述
15.2結構非線性分析
15.3幾何非線性
15.4屈曲分析
15.5材料非線性分析
15.6實例:支撐架特征值厄分析
15.7實例:復合地基沉降的彈塑性分析
第16章 接觸分析
16.1概述
16.2接觸分類
16.3 ansys接觸分析功能
16.4面,面的接觸分析
16.5實例:薄鋼板沖壓分析
第17章 復合材料
17.1復合材料的相關概念
17.2建立復合材料模型
17.3實例:復合材料傳動軸的失效分析
第18章 斷裂力學分析
18.1斷裂分析基礎
18.2斷裂力學模型的建立
18.3 ansys斷裂力學參數數值計算
18.4實例:彈塑性焊接接頭的j積分計算
第19章 熱分析
19.1熱分析概述
19.2基礎知識
19.3穩態熱分析
19.4瞬態熱分析
19.5表面效應單元
19.6熱應力分析
19.7實例:多芯片組件熱分析
第20章 邊坡穩定性分析
20.2穩定安全系數的計算
20.3實例:確定邊坡安全系數
第21章 界面開裂與失效模擬
21.1界面開裂的分析
21.2模擬開裂的界面單元
21.3定義材料屬性
21.4網格劃分和定義邊界條件
21.5求解過程和結果的輸出
21.6觀察結果
21.7實例:功能梯度材料界面開裂分析
第22章 襯墊連接模擬
22.1引言
22.2執行單元組件分析
22.3襯墊單元的構造
22.4界面單元的家族
22.5材料性質的定義
22.6劃分界面單元
22.7求解過程和結果的輸出
22.8觀察結果
22.9實例:螺栓預緊法蘭盤補墊分析
第23章 齒輪分析
23.1概述
23.2齒輪模型的術語
23.3漸開線直齒齒輪模型的建立
23.4實例:多齒輪動態接觸分析
第24章 轉子動力學分析
24.1概述
24.2轉子動力學分析工具
24.3建立轉子動力學模型
24.4施加載荷和約束
24.5求解轉子動力學問題
24.6轉子動力學的后處理
24.7實例:轉子-軸承系統的臨界轉速計算
第25章 焊接工程問題分析
25.1焊接工程的意義
25.2焊接過程有限元分析的特點
25.3焊接過程有限元模型的簡化
25.4焊接溫度場的分析理論
25.5焊接應力和變形的分析理論
25.6計算模型
25.7 ansys焊接模擬過程
25.8實例:三維平板堆焊焊接的殘余應力分析
第26章 優化設計
26.1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26.2優化設計的步驟
26.3優化技術
26.4選擇優化變量注意事項
26.5實例:高速轉盤的動:力學優化
第27章 拓判、優化
27.1拓撲優化的基本概念
27.2拓撲優化的步驟
27.3實例:自行車車架的拓撲優化
第28章 疲勞分析
28.1疲勞的基本概念
28.2疲勞分析的步驟
28.3實例:壓力容器的疲勞分析
第29章 自適應網格劃分
29.1網格自適應劃分的概念
29.2自適應網格劃分的先決條件
29.3自適應網格劃分的基本過程
29.4修改基本過程
29.5自適應網格劃分的注
29.6實例:應力集中模型計算
第30章 可靠性分析
30.1基于有限元的概率設
30.2可靠性分析術語
30.3隨機輸入參數類型
30.4概率設計方法
30.5實例:路基可靠性分
附錄
附錄a獲取函數
附錄b ansys有限元網豐基本原則
附錄c有限元收斂速度和估計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有限單元法概述
1.2 ansys基本原理
1.3 ansys 13.0簡介與基本使用
第2章 坐標系和工作平面
2.1坐標系
2.2工作平面
第3章 建立模型
3.1建立實體模型的方法
3.2自下向上建模
3.3自上向下建模
3.4布爾運算
3.5其他建立實體模型的方法
3.6有限元模型
3.7從cad中導入模型
3.8參數化建模
第4章 網格劃分
4.1網格劃分概述
4.2定義單元屬性
4.3網格劃分工具
4.4單元尺寸控制
4.5網格劃分器
4.6網格劃分方法
4.7修改網格
第5章 耦合和約束方程
5.1耦合的概念
5.2定義耦合自由度
5.3約束方程的定義
5.4定義約束方程
第6章 加載
6.1載荷的概念
6.2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6.3時間的作用
6.4階躍載荷和斜坡載荷
6.5施加載荷的方法
6.6設置載荷步選項
6.7創建多載荷步文件
6.8定義接頭固定處預拉伸
第7章 求解
7.1選擇求解器
7.2求解器的類型
7.3在某些類型結構分析時使用特殊求解工具
7.4獲得解答
7.5求解多載荷步
7.6奇異解
第8章 后處理技術
8.1后處理的基本概念
8.2結果文件
8.3后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8.4通用后處理器post1
8.5時間歷程后處理器(post26)
第9章 設計ansys分析方案
9.1設計分析方案的重要性
9.2確定分析目標
9.3確定模型類型
9.4確定模型單元
9.5不同單元之間的連接
9.6分析中使用對稱性
9.7確定模型細節
9.8確定模型的網格密度
第10章 結構線性靜力分析
10.1靜力分析概述
10.2靜力分析的求解步驟
10.3實例:階梯軸施加扭矩和彎矩
第11章 模態分析
11.1模態分析的定義及應用
11.2模態分析的方法
11.3矩陣縮減技術和自主度的選擇準則
11.4模態分析過程
11.5擴展模態
11.6觀察結果
11.7有預應力的模態分析
11.8大變形預應力的模態分析
11.9實例:印刷機滾筒的模態分析
第12章 諧響應分析
12.1諧響應分析的定
12.2三種求解方法
12.3完全法諧響應分析
12.4縮減法諧響應分
12.5模態疊加法諧響應分析
12.6有預應力的完全法諧響應分析
12.7實例:汽車懸架系統的諧響應分析
第13章 譜分析
13.1譜分析的定義
13.2譜的基本概念
13.3單點響應譜(sprs)分析步驟
13.4隨機振動(psd)分析步驟
13.5隨機振動分析結果的應用
13.6ddam(動力設計分析方法)譜分析
13.7多點響應譜(mprs)分析
13.8實例:鋼架結構廠房的隨機振動分析
第14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14.1瞬態動力學分析的概念
14.2瞬態動力學分析前的準備工作
14.3瞬態動力學分析的理論基礎
14.4三種求解方法
14.5完全法瞬態動力學分析
14.6模態疊加法瞬態動力分析
14.7縮減法瞬態動力學分析過程
14.8有預應力瞬態動力學分析
14.9瞬態分析的關鍵技術細節
14.10實例:路面沖擊載荷作用下汽車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第15章 非線性分析
15.1概述
15.2結構非線性分析
15.3幾何非線性
15.4屈曲分析
15.5材料非線性分析
15.6實例:支撐架特征值厄分析
15.7實例:復合地基沉降的彈塑性分析
第16章 接觸分析
16.1概述
16.2接觸分類
16.3 ansys接觸分析功能
16.4面,面的接觸分析
16.5實例:薄鋼板沖壓分析
第17章 復合材料
17.1復合材料的相關概念
17.2建立復合材料模型
17.3實例:復合材料傳動軸的失效分析
第18章 斷裂力學分析
18.1斷裂分析基礎
18.2斷裂力學模型的建立
18.3 ansys斷裂力學參數數值計算
18.4實例:彈塑性焊接接頭的j積分計算
第19章 熱分析
19.1熱分析概述
19.2基礎知識
19.3穩態熱分析
19.4瞬態熱分析
19.5表面效應單元
19.6熱應力分析
19.7實例:多芯片組件熱分析
第20章 邊坡穩定性分析
20.2穩定安全系數的計算
20.3實例:確定邊坡安全系數
第21章 界面開裂與失效模擬
21.1界面開裂的分析
21.2模擬開裂的界面單元
21.3定義材料屬性
21.4網格劃分和定義邊界條件
21.5求解過程和結果的輸出
21.6觀察結果
21.7實例:功能梯度材料界面開裂分析
第22章 襯墊連接模擬
22.1引言
22.2執行單元組件分析
22.3襯墊單元的構造
22.4界面單元的家族
22.5材料性質的定義
22.6劃分界面單元
22.7求解過程和結果的輸出
22.8觀察結果
22.9實例:螺栓預緊法蘭盤補墊分析
第23章 齒輪分析
23.1概述
23.2齒輪模型的術語
23.3漸開線直齒齒輪模型的建立
23.4實例:多齒輪動態接觸分析
第24章 轉子動力學分析
24.1概述
24.2轉子動力學分析工具
24.3建立轉子動力學模型
24.4施加載荷和約束
24.5求解轉子動力學問題
24.6轉子動力學的后處理
24.7實例:轉子-軸承系統的臨界轉速計算
第25章 焊接工程問題分析
25.1焊接工程的意義
25.2焊接過程有限元分析的特點
25.3焊接過程有限元模型的簡化
25.4焊接溫度場的分析理論
25.5焊接應力和變形的分析理論
25.6計算模型
25.7 ansys焊接模擬過程
25.8實例:三維平板堆焊焊接的殘余應力分析
第26章 優化設計
26.1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26.2優化設計的步驟
26.3優化技術
26.4選擇優化變量注意事項
26.5實例:高速轉盤的動:力學優化
第27章 拓判、優化
27.1拓撲優化的基本概念
27.2拓撲優化的步驟
27.3實例:自行車車架的拓撲優化
第28章 疲勞分析
28.1疲勞的基本概念
28.2疲勞分析的步驟
28.3實例:壓力容器的疲勞分析
第29章 自適應網格劃分
29.1網格自適應劃分的概念
29.2自適應網格劃分的先決條件
29.3自適應網格劃分的基本過程
29.4修改基本過程
29.5自適應網格劃分的注
29.6實例:應力集中模型計算
第30章 可靠性分析
30.1基于有限元的概率設
30.2可靠性分析術語
30.3隨機輸入參數類型
30.4概率設計方法
30.5實例:路基可靠性分
附錄
附錄a獲取函數
附錄b ansys有限元網豐基本原則
附錄c有限元收斂速度和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