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柏林歐洲微波周(EuMW 2023)上,R&S展示了三款專為W和D頻段應用量身定制的新產品:全新的R&S SFI100A寬帶中頻矢量信號發生器、R&S NRP170TWG熱功率傳感器和R&S FE110ST SR收發前端,滿足科研人員對B5G和6G移動通信以及未來新型感知和汽車雷達設備或電路的表征要求。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太赫茲驅動的波導加速領域取得了新進展。該研究提出了基于中空金屬管的級聯加速方案,證實了“桌面化”的百MeV級高能電子加速器可行性。
R&S在巴黎舉辦的歐洲微波周(EuMW 2024)上展示了基于光子太赫茲通信鏈路的6G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的概念驗證,助力新一代無線技術的前沿探索。在 6G-ADLANTIK 項目中開發的超穩定可調太赫茲系統基于頻率梳技術,載波頻率大幅超過500GHz。
9月27日至10月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青海省海西州雪山牧場成功實現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 亞毫米波無線通信傳輸。
太赫茲(THz)是一種頻率介于微波和紅外頻率之間的電磁波。然而,目前缺乏高效率、高集成度以及易調制的太赫茲輻射源。傳統太赫茲產生方式如光電導天線和電光晶體法,存在著太赫茲能量低、帶寬小、成本高和波長依賴等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陳學權、方廣有帶領的研究團隊,采用創新技術實現了超寬帶太赫茲偏振態的高精度動態調控。這一成果有助于推動太赫茲在新一代無線通信、文物無損檢測、生物微量傳感等方面的應用,并在電子信息、文化遺產、生命健康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高容量星地通信對于實現全球互聯、空間遙感、空間天文及高速數據回傳等至關重要。傳統星地通信大多依賴微波技術,受限于頻譜資源與帶寬,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對高速率、低時延的高容量通信需求。光通信和太赫茲通信技術應運而生,其中太赫茲通信因具有波束指向誤差容忍度高、對平臺振動不敏感等優點
近日,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成功實現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實驗。這是國際首次將高靈敏度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于遠距離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也是0 5太赫茲頻段以上迄今達到的最遠距離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