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批,環境保護部隨后公布了對《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同意該建設項目。按照計劃,總投資逾八百億元的新機場項目工程將于2017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作為工程啟動建設前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兒,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至關重要。北京新機場建設更是由于工程規模大、涉及區域多、影響范圍廣,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中心(一院102所8室)作為唯一一家參與此項環評工作的軍工單位,承擔了其中的電磁輻射環評工作。在10個月左右的環評工作中,該中心新機場項目組成員與其他環評機構密切配合,本著嚴慎細實、科學公正的工作態度,圓滿完成了環評工作,使北京新機場項目順利通過環評,也給項目周邊的居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談輻射不用色變。
強強聯手
擔新機場項目環評大任
近年來,我國民航運輸業務持續快速增長,首都地區航空運輸供需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目前,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7600萬人次/年的設計能力,達到飽和,航班的增加受到嚴格控制,每天有大約400個航班申請不能滿足。機場設施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與首都機場同樣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北京新機場項目,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關注。人們在對其投入使用后滿足京津冀旅客出行需求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對項目建設可能會給相關區域帶來的環境影響給予高度關注。
2013年6月,受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委托,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所屬北京國寰天地環境技術發展中心有限公司,承擔了新機場項目環評任務,負責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并提出減少不利影響的對策。
當月,國寰天地公司致電一院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中心,邀請中心發揮建設項目環評甲級資質優勢和在電磁輻射環評方面的突出實力,與其共同承擔起新機場項目環評的重任。考慮到新機場建設影響面廣、難度較大、備受矚目,參與這項工作既是對中心環評實力的一次檢驗與提升,又能借助此次環評工作進一步提升中心在業內的影響力、履行航天企業社會責任,中心在一院的大力支持下毅然承接了此項任務。
如此重大項目的環評工作,合作伙伴選擇中心來負責電磁輻射影響環評工作,中心副主任沈兆欣并不感到意外。他告訴記者,依托102所8室開展業務運行的一院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中心此前就與國寰天地公司有過多次愉快的合作經歷,共同開展了鄂爾多斯機場、首都機場航管中心等項目的環評工作。“中心最為合作伙伴看中的,除了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輸變電與廣電通訊方面環評能力的國家甲級資質以外,就是航天單位和航天職工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能力。”
接到任務后,中心立即成立了由主任工程師錢飛等人組成的新機場環評項目組,全面分析環評工作內容、制訂工作計劃。他們把環評工作分解為資料分析、大綱編制、現場調查、公眾意見征集、電磁環境質量檢測、新設備工藝技術分析、類比測試、報告撰寫八個步驟,迅速著手實施。
新機場項目總占地面積30多平方公里,規劃地點涉及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朝陽區空管中心,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固安縣等地。在新機場建設中,雷達場站、導航臺站、輸變電線路等設備均會產生電磁輻射。他們的電磁輻射能否控制在國家標準限值以內,會不會對學校、醫院、居民區產生影響,如何規避……都是項目組開展電磁輻射環評要解決的問題。
反復雕琢
700頁報告凝結智慧與汗水
從2013年7月至11月,項目組成員風雨無阻“跑現場”,測量新機場項目所涉及的近20個學校、醫院等重點保護目標的電磁輻射背景值情況,取得環評的基礎數據。
根據項目組統計,新機場規劃建設的衛星天線、氣象雷達、通信基站、輸變電線路、VHF天線和變電站等電磁輻射源有50余個,分布范圍很廣,且其中不少是首次應用的新型設備。由于這些新設備的電磁輻射影響并沒有現成數據可作參考,這給項目組的工作增添了難度系數。
項目組成員在擁有近20年豐富工作經驗的項目組負責人錢飛的帶領下,集智研討,最終制定了“逐一選用模型、逐一試驗驗證、逐一評判效果”的工作思路。
面對大量的試驗任務,項目組頂住壓力,針對新機場每一新設備的電磁輻射情況進行模型分析、根據技術導則進行輻射量預估,然后判斷出新設備對周邊環境電磁輻射的影響。
錢飛介紹,他們要做的就是作出盡量接近實際電磁輻射情況的判斷,讓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讓周邊居民免受輻射影響,取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2014年5月,中心與其他環評機構共同向專家組提交了31余萬字的《北京新機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這其中凝聚著項目組每一個成員的智慧和汗水。
“新機場環評十分復雜,這個報告有近700頁,顯示了此次環評的工作量和細致程度。”項目組成員、33歲的李剛年富力強,他單手捧起《環境影響報告書》給記者展示時也頗顯費力。
風雨過后見彩虹。經過10個月不懈努力撰寫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最終通過了為期三天的專家組嚴格評審,獲得各方一致認可。
按照《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報告,新機場的雷達場站、導航臺站等電磁輻射設備對周邊環境產生的電磁輻射強度最高為0.04瓦/平方米,低于公眾照射管理限值標準。項目建設過程中,按照項目組給出的建議優化平面布局,合理確定衛星天線、氣象雷達、通信基站等的選址,并加強運營管理,就完全能夠確保對周邊人群經常活動地點的電磁輻射水平,滿足《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國家標準的限值要求。
沈兆欣介紹,新機場項目組成員在開展環評過程中,還同時承擔了集團公司、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天文臺多個項目的環評工作。多項工作交叉進行、同時推進,而且每項工作難度都很大。但他們都克服了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這期間,李剛、張悅還以高分通過了難度很大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在進一步鞏固中心的環評人力資源優勢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專業能力水平獲得了新提升。”看到年輕人在歷練中成長進步如此之快,沈兆欣的臉上寫滿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