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床頭充電要得腦瘤,手機接通時輻射最大許多市民對手機是談“輻”色變。真的是這樣的嗎?昨天,在“2012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中,記者走進了對外開放的重慶郵電大學的移動通信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郵電大學學生在實驗室里觀測。
3G手機輻射小于2G
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唐宏教授表示,手機的輻射強度一般和使用的天線性能、外觀設計有關,不能籠統地說某一類手機輻射大或者輻射小。目前,手機輻射對人體產生影響的衡量數據比較準確的是手機生產廠商標注的SAR值(指手機產品中電磁波所產生的熱能),單位是W/Kg(瓦/公斤),我國的規定是參照歐洲標準的2W/Kg。
唐宏說,在實際工作中,手機真正的發射功率都小于其設計的最大值,即使在最大輻射功率情況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極小的,而且隨著網絡的升級換代,手機輻射強度將更小。數據顯示,3G時代的輻射水平相對于2G而言,降低了約10倍。
手機輻射與癌癥無關
“晚上手機在床頭充電容易患腦瘤”、“手機接通時輻射最大”,針對這些說法,唐宏說:“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危害,多年前就是全球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但目前的絕大多數研究表明,手機使用與常見疾病無直接關系。”
唐宏說,2006年12月,丹麥科學家對42萬名手機用戶進行了長達21年(第一臺手機誕生于1983年)的跟蹤研究后,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稱手機輻射與癌癥發病率無關。
通過他們對手機不同時間的輻射監測,在待機時輻射量最低,手機在接通時和通話時,輻射量稍高,2G手機在接通時,輻射會最大,而3G則不存在這個情況,“但這些也都在正常范圍內,市民使用手機時適當注意是可以的,不用太過刻意。”
不過,唐宏也表示,孕婦和兒童使用手機時還是應當注意,因為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而兒童由于顱骨、神經等未完全成熟,也容易受到輻射影響。
小區內建基站別擔心
除了手機輻射,許多市民對于小區內的通信基站也憂心忡忡。唐宏表示,一般基站天線安裝的時候,其最大輻射功率的方向是水平略向下,而其正下方的輻射功率本身就很小,而且當電磁波穿過一般磚墻時,要衰減到1/4左右,穿過帶鋼筋的墻時,要衰減到1/120。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建在一般住宅樓頂,對宅內居民而言是安全的。重慶晨報記者雍黎
當前人們對手機與健康的說法頗多,其中,“輻射致癌說”最為典型。但重慶郵電大學移動通信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的專家表示,這些擔憂實際上有些過度了。
文/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