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喜訊連連。
作為全國創新基金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產業集群試點,泉州微波通信產業集群今年再次獲批37個項目,獲得2526萬元資金支持。
未來微波產業劍指何方?今日,全國微波通信產業與技術相關院士、專家及通訊大企業將齊聚泉州,共同探討我國微波通信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本報記者 林艷騰 通訊員 黃建團
公司化運作聯盟
泰克通信黃嘉鴻董事長近日又迎來新的盟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雙方將在微波產業研發、生產、銷售、培訓、實踐、服務等系列領域進行合作。
據統計,目前泉州直接或間接占據了全國60%以上的微波通信直放站市場份額,而且高精度的宇航級、軍用級片狀獨石電容器產品水平在全國位于最前列,衛星電視接收機和高頻頭的產量全國第一。市科技局相關人員介紹,目前我市微波通信產業的相關企業已達到130多家,從業人員約2萬人;涌現了先創電子、泰克通信、火炬電子、澤仕通等數家龍頭企業。而由原始的對講機及其延伸出來的天線、安防以及最新的無線通信射頻等行業迅速壯大,形成了泉州微波通信產業集群雛形。
產業集群建設水到渠成。黃嘉鴻說,“泉州在2004年就成為國家火炬計劃泉州微波通信技術產業基地,通過產業基地的建設,目前泉州已形成微波混合集成模塊研制企業群、整機生產企業群、關聯企業群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群等四大產業鏈集群。”而江南高新園區相關人士介紹,“新材料—功能模塊—通信整機—系統優化”的微波通信產業鏈也已建成,具備了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集群基礎。
另外,我市數字微波通信產業已從單槍匹馬走向深度整合。如今,聯盟“整體作戰”的優勢開始顯示,如泰克通信公司轉變生產、銷售、研發“一條龍”思路,走以科研、市場為主,生產、工程為輔的路子,把一些訂單交給聯盟企業代工,大家分工合作,共同發展。
加快上市步伐
資料顯示,泉州微波通信在全國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附加值最高的直放站產品市場卻基本被廣東和北京企業把持,泉州企業難有一席之地。
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離不開作為個體的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上市也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一個檢驗。2005年-2007年期間,在國際資本的追捧下,國內微波通信行業特別是直放站廠家出現一股上市熱潮,而我市卻僅有先創電子一家實現在香港上市。
電子信息產業列入我省14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市科技局相關人員分析,振興規劃帶來滾滾商機,微波通信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我市提出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如火炬電子等多家企業納入上市后備企業,積極申報對講機模擬轉數字項目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
建立“技術超市”
“通過產業技術聯盟,使產業內各企業形成合力成為可能。”黃嘉鴻認為,聯盟機構只是一個松散型、無獨立法人的非經濟實體組織,而微波通信產業還在聯盟的基礎上形成經濟實體,通過實體公司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發聯盟企業所需技術和產品,成果銷售給相關企業。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引進和研發具有特性的技術和產品,形成“技術超市”,經濟化運營產業公共技術平臺,降低個體企業研發技術的成本。“力爭用3年—5年發展成產值規模超500億元的微波通信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