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免費姿態出現的運營商WLAN業務或許要和免費說再見了,而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廣東移動宣布,從2013年1月起,廣東移動調整其WLAN收費模式,從過去的“全球通用戶免費”改為“全品牌開通WLAN的客戶每月獲贈省內1小時WLAN免費時長”。而之前,中國聯通也宣布WLAN免費服務的時長截止到2012年年底。
事實上長期以來,業內并不看好免費WLAN服務,預言有一天運營商會因為無法承受成本壓力,而改變策略。廣東移動只是邁出了行動的第一步。“一項免費的服務不可能長久。所以接下來會有更多的運營商宣布WLAN業務收費。”獨立電信觀察家付亮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歷史經驗也證明免費大餐不可行。美國費城政府曾在2005年試圖推廣一項免費的“無線城市”計劃,之后美國多個城市相繼相仿,卻都以失敗告終,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免費。
但令運營商糾結的是,一旦向用戶收費,有多少用戶愿意為此項業務付費呢。“在家我有固定寬帶,在路上我可以使用蜂窩網絡。為什么我要選擇WLAN呢,何況它的業務感知并不好。”多位普通消費者向記者表示。
對于這項承擔著3G網絡分流作用的WLAN技術,運營商的情結或許可以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
剪不斷
來自WiFi聯盟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WiFi需求量最大的市場。Wi-Fi在中國的滲透率達到21.8%。到2016年,預計中國將新增1.1億個Wi-Fi家庭,占全球Wi-Fi家庭總量的31%。
三大運營商對WLAN剪不斷的情結則體現在WLAN網絡分流之上。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數據流量指數級增長,運營商的移動網絡背上沉重的網絡壓力。AT&T等國外主流運營商在早幾年都曾發生過網絡癱瘓的狀況。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AT&T從2009年開始規模部署WiFi熱點。如今,流經AT&T網絡的iPhone流量,20%流經公共WiFi熱點,60%的流量則卸載在家庭WiFi網絡之上,只有剩余的20%的流量由移動網絡承載。韓國KT在2010年也通過WLAN網絡實現數據流量67%的分流。
再看國內,中國移動是三大運營商最為積極的。TD網絡發展初期,便確定了“G+T+W”同步推進的策略,進入2011年,更是提出四網協同的戰略。來自中國移動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從全球電信行業情況看,WLAN已成為承載移動數據流量的重要網絡。公司大力推動WLAN建設,符合技術發展潮流和客戶需要。”
2011年,中國移動的熱點已經超過200萬個。這一年,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流量達到2173億MB,其中移動數據流量1123億MB,WLAN數據流量1050億MB。推算得出,WLAN流量占比將近50%。
“WLAN對于中國移動移動網絡的分流作用還是明顯的。”一位中國移動設計院的員工告訴記者。
或許是看到這種效果,2012年中國移動更是將WLAN的重要性提到日常工作層面。2012年中國移動工作會議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明確表示,“WLAN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量承載解決方案。在數據流量迅猛增長,無線蜂窩網絡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要特別重視WLAN建設和經營。2012年,要將WLAN建設、維護、運營和業務發展納入日常工作體系。”
他提到,中國移動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部署超過100萬個熱點。事實上,僅在2012年一年的時間,中國移動就部署了超過100萬個的WiFi熱點。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移動WLAN熱點數達到378萬個。
這一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的無線上網流量增長翻兩番,達到6260億MB,其中移動數據流量為2001億MB,WLAN流量為4259MB。推算得出,WLAN流量占比從去年的逼近50%升至70%。
按照中國移動的計劃,截至2015年年底,部署超過600萬個熱點。同時,為了更用戶提供更好的業務體驗,中國移動在去年下半年的WLAN設備招標明確提出,所有的產品均應支持802.11n標準。而在不久之前,中國移動又推出“無感知認證”服務。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專門趕往美國考察802.11ac,即5G WiFi的部署情況。
事實上,WLAN同樣是中國電信在全業務運營后就確立的重要戰略。2010年,中國電信的WLAN熱點超過中國移動。但之后,中國電信的步伐慢下來。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電信擁有90余萬個AP熱點。
中國聯通則是三大運營商中步伐最慢的。隨著電信和移動WLAN網絡的部署,聯通感受到競爭壓力的存在。為彌補短板,2010年,中國聯通一次性采購7萬個WLAN設備。2012年,中國聯通在當年完成建設30萬個AP熱點。
中國聯通設計院副總工馬紅兵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聯通的3G網絡速度是最快的,但無線頻譜資源是有限的。未來隨著大規模帶寬應用的興起,務必給聯通的網絡增加巨大壓力,利用WLAN網絡分流是必要的措施。中國聯通會日益重視WLAN網絡的建設。”
其實,對WLAN網絡最為推崇的專家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引述他一直秉持的觀點:“3G就是一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但是,WLAN代表未來發展方向。WiFi優點在于成本低和帶寬寬。因此,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從帶寬角度考慮,WiFi都具有3G不可比擬的優勢。”
當然,中國移動大力發展WLAN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爭奪家庭寬帶用戶。由于缺乏固網牌照和資源,移動無法在家庭固定寬帶業務大展手腳,卻不甘被淹沒。
在山東青島近郊的一個居民小區,到處都掛著“中國移動寬帶覆蓋”的標語。據媒體報道,最高的下載速率可達10M。
對此,付亮向記者表示,移動未來極有可能獲取固網牌照,大力發展家庭WLAN或許是中國移動搶占市場先機的重要棋子。
理還亂
雖然離不開WLAN網絡,并表示要大力建設WLAN網絡,運營商卻經常徘徊在其究竟是“免費”還是“收費”兩個方向之間。
初期,為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運營商采用免費的方式。但時間一長,運營商感受到成本壓力,特別是在如今利潤空間日益縮水的挑戰下,運營商扛不住了。上文提及的廣東移動便邁出了收費的第一步。
浙江移動市場經營部葛長偉在2010年曾經給運營商WLAN算了一筆成本賬。通過數據統計,得出平均每個WLAN用戶的月收入貢獻為10元,相對應的是,平均每個AP的成本卻接近1萬元。他指出,電信級WLAN不同于家庭的無線路由器,100元即可搞定,但電信級WLAN考慮的東西卻很多,有的省份AP成本高達2萬元。
當年,中華電通在北京建設無線城市,投入數億元,僅僅覆蓋北京很有限的地區,而且每年運營WLAN網絡的費用還要上億元。
雖然經過兩年的時間,運營商逐步降低WLAN設備的招標價格,但還是遠遠大于用戶ARPU值。而且一位壓低設備招標價格,帶來了設備的以次充好,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同時,葛長偉指出,WLAN的網間結算成本同樣是一筆大支出。
按照當前的互聯網結算價格,推算每GB流量的結算成本大約3元,假設移動自有IDC能夠承載30%流量,那么移動將為每GB的WLAN流量付出2.1元的網間結算成本。相對應的是,數據統計顯示每GB流量能夠帶來的收入卻只有只有1元,這也意味著流量越高,移動就要承擔更為高昂的成本。
因此,葛長偉將運營商大規模建設WLAN網絡的行為稱為“水中撈月”。
他不贊成的重要原因還有WLAN分流的效果并不明顯。在葛長偉看來,雖然數據顯示WLAN流量已經超過50%,但中國移動絕大部分的WLAN用戶是將其作為有線寬帶的替代品使用,因此無論其流量有多高,和移動網絡沒有任何關系。
其實更讓運營商糾結的是,一旦收費,有多少用戶愿意接受模式的改變。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普通消費者中,他們都持相同的觀點,如今WLAN體驗太差,要為這樣的服務付費不值得。他們更喜歡接受包月套餐里面免費贈送的流量。
當然,他們也表示,如果WLAN網絡體驗能夠比得上如今的移動網絡,且收費更為便宜,他們還是愿意遷移到WLAN網絡上。
然而,中國移動為了提高用戶體驗而推出的“無感知認證”服務已經遭多位用戶詬病。多位用戶在微博上披露,自從WLAN推出無感知認證以來,手機上CMCC確實方便了很多。但問題也來了:用戶投訴不知不覺連上CMCC,等待發現之時話費已經沒有了。
有人感嘆,此時“無感知認證”就成了“無感知吸費”。
來自中國電信的一位博主則表示,問題可以解決,在繁瑣的賬號登錄到無感知登錄之間的環節設置頁面提醒。
而對于未來如何規模運營WLAN網絡,如何設計良好的商業模式,記者采訪的多位運營商人士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何去何從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Analysys Mason的統計報告表明,為了分流無線流量并拓展服務范圍,目前全球已經有89%的寬帶服務運營商部署了WiFi網絡。
既然“剪不斷“,卻“理還亂”,運營商面對WLAN網絡該“何去何從”呢?
AnalysysMason指出,40%的運營商表示,WiFi不應當只是分流和疏通擁擠網絡的手段,而是成為一種能夠向用戶提供的增值服務。
如何實現增值,Analysis Mason首席分析師克里斯·尼克爾(Chris Nicoll)介紹,無線運營商可以從WiFi網絡訪問端點收集用戶位置數據,并將其出售給廣告商或營銷人員。基于WiFi網絡收集的地理位置信息,零售商可以為用戶推動廣告和優惠信息。
目前,思科已經在其訪問端點設備中增加了這種分析功能。
同時,專家建議運營商可采用后向收費模式。付亮便指出,運營商可以和企業用戶合作,企業客戶將廣告信息推動給用戶,并向用戶提供免費的WLAN服務。
在國外,運營商與星巴克合作,由運營商免費為星巴克提供WiFi覆蓋,然后在登錄頁面嵌入星巴克的廣告,只要用戶點擊廣告,星巴克就要向運營商支付費用。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受到了用戶的歡迎。
當然,改善用戶體驗也是運營商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杰表示,我非常支持中國移動的四網融合戰略。然而,如今在不同網絡之間順暢的切換還是一個問題。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數家運營商通過其WiFi網絡實現了盈利。據報告顯示,57%的WiFi運營商表示,他們已經通過某種形式從WiFi網絡中獲得了營收。
觀點
WLAN代表未來發展方向。WiFi優點在于成本低和帶寬寬。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從帶寬角度考慮,WiFi都具有3G不可比擬的優勢。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闞凱力
無線頻譜資源是有限的。未來隨著大規模帶寬應用的興起,務必給聯通的網絡增加巨大壓力,利用WLAN網絡分流是必要的措施。
——中國聯通設計院副總工 馬紅兵
WLAN雖然成本低,但其有無法克服的瓶頸,安全性和穩定性偏低。未來4G網絡能夠支撐移動流量,WLAN部署完全沒有必要。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彭木根
對于運營商來說,WLAN和3G的關系就如同味精和菜的關系。菜里加味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味精就是味精,千萬別當成菜來吃。
——浙江移動市場經營部 葛長偉
一項免費的服務不可能長久。所以接下來會有更多的運營商宣布WLAN業務收費。不過,運營商可以考慮后向收費的模式。
——獨立電信觀察家 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