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主研制的“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發射升空。該衛星屬于清華大學主衛星“納星2號”的2顆子衛星之一,采用在軌二次分離的方式從“納星2號”衛星載荷艙中彈射釋放。
“空間實驗一號”衛星,質量173g,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協同創新合作,獨立自主研制,主要開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試驗、氮化鎵(GaN)器件空間效應試驗等。另一顆子衛星“紫荊1號”皮衛星,質量234g,由清華大學研制,主要開展微型CMOS相機、MEMS磁強計等商用器件的在軌試驗、星間通信試驗。
“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由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衛星團隊研制。從2014年底成立衛星研制小組,他們奇思妙想、攻堅克難,連續作戰,從設計、研制到測試一個個難題解決,最后通過航天產品級的嚴格測試,順利交付。特別是空間科學實驗班的大三學生為主力參與全程,得到了極大鍛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新紀錄。西電能參與到這個工程,對于發揮電子信息優勢研究力量、促進西電航天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在發射現場說道。
據報道,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首秀”就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成功將20顆衛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長征六號發射的20顆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東方紅衛星公司研制的“希望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衛星公司研制的“天拓一號”衛星、五高校研制的“皮星二號”、“天拓三號”、“納星二號”、“紫丁香二號”,主要用于開展新技術、新體制、新產品等空間實驗。截至20日下午18時18顆星已成功分離,一個月后還有2顆將星星分離。“20顆衛星被分成了3層,像金字塔般地分別排列。最底層安放了5顆主星,其中2顆主星懷中各自抱著2顆子星;中間層有4顆主星,其中1顆主星的懷中抱著5顆子星,最上面一層則是1顆主星抱著1顆子星。”總設計師如此說。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次采用了高壓補燃循環無毒無污染液氧煤油發動機,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術、氧箱自增壓技術、燃氣滾控技術、箭地一體化快速測發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滿足多星發射需求,長征六號火箭還在國內首次采用了馮卡門復合材料全透波衛星整流罩,使衛星整流罩具備了全向透波能力,有力改善全箭力學環境和衛星環境條件,為今后進一步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提升多星發射能力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