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上午,在5G首個完整版國際標準(SA標準)發布后的第一天,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與芯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單位:大唐電信集團)聯合新一代移動通信測試驗證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單位:中國信通院)、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單位:中國移動)召開了第一屆四次技術委員會會議。
國家工程實驗室技術委員會主任鄔賀銓院士,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秘書長張新生、中國移動研究院長張同須、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等國內移動通信相關領域的多位重要技術專家參加會議。
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陳山枝等對2017年三家實驗室取得的豐碩成果和2018年的研究規劃作了詳細匯報。技術委員會委員聽取了實驗室的工作匯報,對實驗室今后的研究規劃進行了深入討論。
2017年,大唐電信集團國家工程實驗室在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車聯網技術、芯片技術等各方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5G無線技術方面,在大規模天線、超密集組網、非正交多址、TDD系統設計、車聯網等5G標志性技術方向取得全球領先;提交的5G國際標準化文稿近5000篇,處于全球前列;實現128元大規模天線、200MHz帶寬下小區峰值12.36Gbps,支持28流,性能領先;提出用戶為中心的超密集網絡技術,實現超密集組網流量密度是ITU 5G性能指標要求的6倍;提出圖樣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術,接入連接數提升6倍,等效用戶連接數為業內最高。在5G網絡技術方面,提出按需移動性管理技術、基于服務化的位置服務技術,保證跨系統移動時的業務連續性和服務質量。實驗室開發的5G試驗設備在2017年順利通過工信部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測試,性能領先。目前,實驗室開發的5G預商用設備正在參加工信部第三階段的測試,進展順利。同時設備在武漢等地也已啟動部署,下半年將開展運營商規模試驗外場測試。
在車聯網技術方面,基于率先提出的分布式直通技術,主導完成了LTE-V/C-V2X車聯網國際標準制定,并正式發布業界首款LTE-V商用通信模組,推動了車聯網應用技術試驗及產業化。在芯片技術方面,研制出面向多模多頻可平滑演進的軟件無線電芯片和多模通信處理平臺,率先實現了多波形動態加載和并發,并提出了基于延時比較的PUF電路技術和邏輯光檢測器技術。
大唐電信集團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家5G科技項目的主要承擔單位,牽頭承擔多個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究,大規模天線關鍵技術研究等2個863 5G項目,以及大容量MIMO等8個重大專項5G研發類項目。大唐還是我國IMT-2020(5G)推進組的核心骨干成員,實驗室技術專家擔任國際電信聯盟(ITU)5G技術評估組主席等多個重要職務。
2017年,大唐電信集團國家工程實驗室與其他兩個工程實驗室密切協同,成果共享,在5G標準推進、5G技術試驗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后續工作中,大唐電信集團國家工程實驗室將依托積累的自主核心技術,促進5G系統設備、車聯網以及通信芯片SOC產業的快速成熟,以成果轉化、產業協同等多種方式實現實驗室的產業輻射和行業帶動功能,并與其它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加強上下游合作,為推動我國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整體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重要貢獻。
作為通信行業的“國家隊”,大唐電信集團憑借在3G、4G發展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已經在5G發展的關鍵技術、標準化、產業推進以及生態構建等方面做了全面布局,并取得了多項領先成績。大唐電信集團愿與業界合作伙伴攜手,共同為我國5G引領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陳山枝作2017年成果匯報
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與芯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