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Metawave近日宣布其開發的先進雷達通過演示驗證,業界首次實現300米外的汽車及其速度探測,以及最遠可達180米外的行人和自行車探測。通過與Infineon(英飛凌)77GHz雷達芯片組(包括RXS8160 MMIC和AURIX™微控制器)以及NVIDIA(英偉達)AI(人工智能)處理引擎相結合,Metawave的開發測試平臺性能相比目前現有的汽車傳感器提升了一倍以上,其它汽車傳感器只能在更短的100米距離探測無法識別、通常模糊的物體。
“我們期待與英飛凌合作開發一款先進的自動駕駛感知平臺,為汽車行業巨頭開辟更快、更安全的自動駕駛之路,”Metawave戰略聯盟副總裁Tim Curley說,“我們在使用英飛凌芯片組展示先進的智能雷達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性能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具有物體跟蹤功能的高分辨率77GHz汽車雷達,到利用人工智能知曉汽車前方具體的狀況),證明了我們的平臺能夠在更遠的距離探測人類和汽車。”
根據Yole近期發布的《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2018版》報告,自動駕駛汽車將配備多種傳感器,最主要包括激光雷達(LiDAR)、雷達(RADAR)和攝像頭(Camera),到2027年,汽車雷達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3億美元。先進的智能雷達在使自動駕駛更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惡劣的天氣和運行條件下,如濃霧、暴風雨和泥濘的道路等。與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不同,雷達可以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實現遠距離物體探測。目前的雷達傳感器在高分辨率探測方面能力有限,因此無法確定并利用人工智能對汽車前方的物體進行分類,特別是在300米的遠距離。
Metawave 開發的WARLORD智能雷達
Metawave智能雷達平臺WARLORD使用一根單天線,天線本身可以對波束塑形并控制,在模擬空間快速識別物體,并利用人工智能在雷達探測時進行深度學習。
Metawave采用的自適應超材料
Metawave的“模擬雷達”技術利用了自適應超材料(微軟件控制,具有獨特電磁特性的電路板結構)來模擬相控陣。傳統的相控陣天線采用多個輻射元件,通過輕微改變信號發射的相位來形成波束并進行波束轉向,但是,Metawave的系統僅利用一個單天線便能提供一樣的性能。其結果便是顯著簡化、更高效的系統,帶來最先進的數字波束成形雷達。
“與Metawave的合作走向路測令我們非常高興,”英飛凌硅谷汽車創新中心負責人Ritesh Tyagi說:“此輪演示展示了英飛凌的雷達芯片組和Metawave先進的天線技術如何有效結合,提供最先進的雷達傳感平臺,從而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攝像頭、激光雷達和雷達這三種傳感器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感知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攝像頭是分辨率最高的傳感器,但無法看到超過70米的物體。激光雷達的探測范圍能夠擴展到約180米,具有相當高的分辨率成像能力。而雷達以較低的頻率工作,并能夠比其他兩種傳感器更快地進行遠距離探測。不過,目前的雷達傳感器分辨率不夠高,無法區分物體。這些雷達系統需要使用多個天線,而這些天線很重且昂貴,并且需要分析數字空間中的每個信號,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將人工智能(AI)嵌入無線技術
得益于Metawave的模擬波束成形和轉向技術,它們正在開發一種與眾不同的人工智能引擎——AWARE™。Metawave的深度學習和決策算法,通過后端的專有電磁和雷達代碼得到增強。
AWARE™引擎由一系列強大的算法組成,包括距離多普勒估算,雜波和干擾抑制,物體探測和跟蹤,以及專有優化和反卷積例程,卷積神經網絡和決策代碼庫。
據麥姆斯咨詢此前報道,Metawave的投資方包括英飛凌、Hyundai(現代汽車)、Toyota(豐田汽車)、Denso(日本電裝)以及Asahi Glass等汽車產業領導者。其它戰略投資方還包括:Motus Ventures、Khosla Ventures、Autotech Ventures、Bold Capital、Western Technology Investment、Alrai Capital和SAIC Motor(上汽集團)。
關于Metawave
Metawave成立于2017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和卡爾斯巴德,是一家致力于徹底改變無線通信和雷達傳感未來的無線技術公司。利用自適應超材料和人工智能,Metawave主要專注于構建用于自動駕駛的智能波束控制雷達。Metawave正在構建能夠進行4D點云成像、非視距物體探測和車輛間(V2V)通信的高性能雷達,使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更智能、更互聯,改變汽車制造商部署雷達的方式。與此同時,Metawave正在為固定無線和5G蜂窩網絡開發智能天線平臺,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更快的基礎設施和近乎即時的網絡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