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地觀測與全球環境變化”為主題的第35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22日下午在北京開幕。這也是該國際盛會首次來華舉辦,相關國際組織代表以及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遙感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1000多人與會。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欽敏,中國科學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等出席大會開幕式。白春禮表示,國際環境遙感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這是國際遙感界的大事,也是中國遙感界的盛事。當今遙感技術已成為觀測地球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空間地球觀測以及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地球,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經濟實力和國防安全保障能力的綜合體現。
對地觀測組織秘書長Barbara Ryan致辭時祝賀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新組建成立,對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受災民眾表示慰問,并對中國政府抗震救災尤其是科技救災的快速應急響應表示贊賞。大會國際指導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學術委員會和國際專家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稱,經過30余年發展,遙感在中國已廣泛應用于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撐。
開幕式上,中科院遙感地球所所長郭華東院士和Barbara Ryan先后作大會特邀學術報告,主題分別為“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對地觀測”、“對地觀測組織-建立一個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
第35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主辦,國際環境遙感中心、對地觀測組織、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協辦,5天會期中將就氣候變化與大氣、農業、糧食危機與減少貧困和饑餓、森林、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減災與應急管理、海岸、海洋資源與動力學、水資源、城市環境、世界遺產、健康與福祉、能源與地質資源、航空遙感、數字地球、數據信息系統及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對地觀測技術與應用、遙感教育與科普等議題,展開學術討論與交流。
國際環境遙感大會是一個旨在推動國際環境遙感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國際系列會議,其1962年首屆大會誕生了“遙感”概念,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