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英文名稱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露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
磁場分為天然電磁場和人為成因的電磁場。天然磁場如雷電、太陽黑子活動、宇宙射線等對人體基本上沒有是危害的。人為磁場主要包括:電腦、電視、音響、微波爐、電磁爐、電冰箱等家用電器;手機、傳真機、通訊站等通訊設備;高壓電線以及電動機、電機設備等;飛機、電氣鐵路等;廣播、電視發射臺、手機發射基站、雷達系統等 ;電力產業的機房、衛星地面工作站、調度指揮中心等;應用微波和X射線等的醫療設備等各種家用電器等。專家預測城市空間人為電磁能量每年增加7 % 一14 % , 電磁輻射已成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圖可以看出,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雖然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至今在科學上尚未完全明確, 但超量電磁輻射具有危害健康的生物學效應卻已達成共識。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取決于它的頻率和強度。我們盡量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注意人體與辦公和家用電器距離,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離電器越遠,受電磁波侵害越小。如彩電與人的距離應在4至5米,與日光燈管距離應在2至3米,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配備防輻射服裝,電腦、電視防輻射屏,防輻射窗簾,防輻射玻璃等措施減少電磁輻射,根據"多一分防護,少一分危害"的觀念,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做到有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