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筆記本上配備一個藍牙模塊,就可以實現連接WLAN熱點上網、無線組網和連接藍牙耳機功能,” 藍牙技術聯盟大中華區技術市場經理呂榮良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全球有超過30億個藍牙設備,尤其在手機領域,藍牙處理絕對領先地位,遠超過WiFi的使用數量。”
藍牙最初制定時瞄準的就是WPAN的語音傳輸,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占領了90%以上的手機市場,此外,在游戲機、耳機、筆記本、汽車等多種應用,藍牙也有所滲透。雖然在2004、2005年時曾遭遇低谷,但蘋果ipod和SONY的大量采用成功使藍牙死而復生,并至今一直持續強勢的增長。傳統藍牙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還是2.0和2.1標準,而到2.1標準后已經不用輸入pin碼就可以自動簡單配對,可實現更佳的用戶體驗。呂榮良表示:“新的4.0標準將沿用傳統藍牙功能,并向下兼容以往的設備。”
高速傳輸方面,SIG在Bluetooth 3.0+HS規格上就已經加入了高速傳輸功能,采用了802.11 a/b/g物理層和MAC層,只是在網絡層和應用層的數據封包方面與WiFi不同,因此不用做很大的更改即可連接到WLAN熱點實現無線數據傳輸。不久前WiFi聯盟提出了WiFi Direct標準,正式開始挑戰藍牙在WPAN領域的地位,而SIG也毫不示弱,呂榮良表示:“年底我們還將加入11n的標準,屆時藍牙在高速傳輸方面的性能將絲毫不輸給WiFi。”
低功耗傳輸部分作為藍牙4.0版本新加入的規格,成為此次SIG發布會重點介紹的技術。該技術并不是最新提出的,而是沿用了曾經的Wibree標準。早在2006年諾基亞就提出該技術,并作為藍牙的補充用于非音頻的低數據率的傳輸,該技術特別適用在低功耗、低成本、體積小的終端應用。呂榮良介紹,低功耗藍牙采用簡單的GFSK調制,擁有極低的運行和待機功耗,使用一粒紐扣電池甚至可連續工作數年之久。同時還擁有低成本,跨廠商互操作性,3毫秒低延遲、100米以上超長距離、AES-128加密等諸多特色,可以用于計步器、心律監視器、智能儀表、傳感器物聯網等眾多領域,大大擴展藍牙技術的應用范圍。
毫無疑問,新的低功耗藍牙將挑戰諸如Zigbee、NFC等技術,尤其在最近火熱的物聯網概念背景下,SIG力推此新標準值得關注。低功耗藍牙的網絡拓撲相比Zigbee的星形拓撲簡單的多,而傳輸距離又比NFC有很大優勢,盡管是個后來者,但憑借其在手機和音頻領域的領先地位,未來發展還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