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美國得州大學的科研人員已經成功研制出一種能讓物體在微波下隱身的超薄材料。新發明借助隱身材料散射場對物體反射回來的波進行干涉,使其產生中和效果,從而使物體在各個方向上實現隱身。
科學家們以往研制出的隱身材料體積都過于龐大,不適合人們穿戴。而得州大學科學家研制出的這種被稱為“元幕”(metascreen)的新型隱身材料的厚度極薄,達到納米級別,它能讓三維物體在自然環境中隱身于特定頻率的微波。
在實驗中,科學家們已經能利用這種新材料讓一條18 厘米長的三維圓柱管隱身。他們預測,其他不規則物體披上這種材料后,也能達到隱身效果。
有關這一科研成果的論文近期發表在 《新物理學雜志》上。在該論文中,得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隱身的原理。
物體能被探測到,是因為波從其表面反彈回來,譬如說聲波、光波等。我們能看到物體,就是因為光線從物體表面反射進我們的眼睛,然后眼睛才能通過處理這些信息看到物體。
以前研究隱身衣的基本策略就是讓與物體接觸的波發生轉移、彎曲,從而達到隱身目的。而這種新發明則是借助隱身材料散射場對物體反射回來的波進行干涉,使其產生中和效果,從而使物體在各個方向上實現隱身。
由于現在科學家們在實驗中采用的是微波,因此下一個最為關鍵的挑戰則是利用可見光進行試驗。從理論上說,這種技術也能用于可見光隱身,這意味著我們離真正的隱身夢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