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了CME激波穿越CME/flare電流片的物理過程
最近,利用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制的米波太陽射電頻譜儀,高冠男、汪敏和林雋等人觀測到一個罕見的具有斷裂結構的II型射電暴及其射電精細結構(圖1下)。經研究發現,該射電暴的斷裂結構源于CME驅動的激波穿越之前CME拉伸出的電流片的物理過程(圖2)。利用觀測頻率與日冕密度的關系,并結合日冕密度模型計算出了激波所在的日冕高度約為1.42- 1.56 Rsun,激波的速度約為1100 km/s。根據II型射電暴的分裂帶結構和精細結構,估計出激波所在地的日冕磁場強度約為6–8 G。此外,根據斷裂帶所持續的時間,估計出了電流片的厚度約為4-7萬公里。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太陽物理學》(2016,Solar Physics, 291(11))上。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273055)、重點項目(11333007)和聯合基金項目(01631130)、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QYZDJ-SSW-SLH012)、中科院“宇宙結構起源B 類先導專項(XDB09040202)以及“973”項目(2013CB01503)的資助。
云南天文臺的米波太陽射電頻譜儀于2012年研制成功并投入觀測,頻率分辨率為200kHz,時間分辨率最高達到2ms,靈敏度高,整體技術水平居于國際領先地位。該頻譜儀的研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太陽低頻射電頻譜儀研制”的支持(項目批準號10978006)。
圖1:云南天文臺米波太陽射電頻譜儀觀測到的具有斷裂結構的II型射電暴
圖2:CME2驅動的激波與CME1拉伸的電流片相互作用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