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均為SKA效果圖。由SKA組織提供
在澳大利亞和非洲,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多個國家的科技工作者正聯合起來,為建造下一代超級射電望遠鏡(SKA)做準備。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龐大的天文觀測設備,也是中國參加的第二大國際合作大科學工程。它匯集了人類在天文學、無線電、信息、通訊、計算機、機械制造等諸多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將主導未來射電天文學50年的發展,有望催生多項重大科學發現,對自然科學和人類文明作出劃時代的、革命性的貢獻。
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天文設備
下一代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龐大的天文設備,將開辟人類認識宇宙的又一新紀元。SKA集傳統射電天文干涉技術和現代相控雷達技術為一體,體現諸多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和最高成就。
SKA由大量小單元天線(2500面15米口徑的蝶形天線,250個直徑為60米的致密孔徑陣和130萬只對數周期天線)組成,匯集形成巨大的接收面積從而獲得極高的靈敏度,將以千公里的基線獲得極高的空間分辨率,將以納秒級的采樣獲得精細的時間結構,將以10Pb/s的速率產生超越目前全球互聯網總量的大數據,帶動E級計算、通信和存儲的技術革新。大視場、多波束、高動態、高分辨、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概念催生的SKA,將顛覆射電天文學的傳統研究手段,給天文學研究帶來革命性和全新的理念。
SKA將分別在澳大利亞和南非+非洲8國(編者注:以南非為核心的非洲8國)兩個臺址分階段進行建設,總部設在英國。SKA第一階段(SKA1)約建造10%的SKA,2019年開始建設,5年完成。第二階段(SKA2)建設其余部分的SKA,預計2030年完成。SKA1將只建設反射面天線陣(中高頻)和低孔徑陣,致密孔徑陣(中頻)可能放到SKA2階段進行建設。
SKA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更大的視場、更高的頻率和空間分辨率、更高效的巡天能力,以克服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缺陷和不足。SKA的靈敏度能達到什么程度呢?若50光年以內有飛機飛過,我們能清晰地聽到兩個飛行員的對話。即便只完成10%的SKA,也將會是全球最卓越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遠超任何一部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將開辟人類認識宇宙的新紀元
SKA將揭示宇宙中誕生的第一代天體,重現宇宙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史進程;SKA將以宇宙最豐富的元素氫為信使,精確繪制宇宙最大的三維結構圖像,檢驗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基本屬性,有助于驅散籠罩在21世紀自然科學上空的兩朵烏云;SKA將發現銀河系幾乎所有的脈沖星,并有望發現第一個黑洞-脈沖星對,對引力理論做精確的檢驗;SKA將對數百顆毫米脈沖星精準測時,發現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波;SKA將重建宇宙磁場的結構,探知宇宙磁場的源頭;SKA將探尋原始生命的搖籃,并尋找茫茫宇宙深處的知音;SKA也將探尋未知的宇宙,帶來全新的科學發現。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突破,都將引起自然科學的重大革命。
中國SKA科學團隊由11個科學研究課題以及150多名天文學家構成,瞄準以下課題:
優先科學領域之一:發揮十年從事低頻射電探索“宇宙第一縷曙光”的經驗,利用SKA1低頻陣1000h的五個定點觀測天區數據,直接抓捕宇宙第一代天體誕生和再電離的身影,再現宇宙的黎明。同時參加大天區的低頻巡天,匯聚來自宇宙早期的微弱中性氫信號,從統計上揭示宇宙再電離時期的宇宙整體結構特性。
優先科學領域之二:積極參與脈沖星的搜尋,并致力于發現毫秒脈沖星、脈沖星-脈沖星系統、脈沖星-黑洞系統等具有特別重要科學價值的事例以用于檢驗引力理論。將長期參加并逐步主導脈沖星陣列的測時工作,期望成為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合并過程引力波輻射的主要貢獻者。
若干重要突破方向:充分利用SKA1極高靈敏度和大面積巡天的優勢,開展中性氫21厘米宇宙學研究,揭示從黑洞、星系動力學直至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性質,檢驗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性;利用SKA快速巡天和極高時間分辨率的優勢,探究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伽馬暴、引力波源、黑洞)的物理本質,解釋宇宙極端天體的秘密;繪制從星云到宇宙大尺度的磁場結構,追溯宇宙各層次的磁場起源。
風險與挑戰并存
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作為國際天文學界史無前例的革命性大科學裝置,SKA1在設計、建設、技術、科學、運行和管理等諸多方面也面臨巨大風險和挑戰。
第一,高額的建造費用使得SKA1不斷修訂基線和緊縮預算,目前依舊存在20%的資金缺口,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加之各國出資比例遠未定型,有可能會造成SKA1談判的艱巨性,導致建設的進一步延誤。
第二,因為建設時間多次推遲,給其他一些類似天文觀測設備,如美國瞄準宇宙再電離探測的HERA望遠鏡陣贏得了充足的時間,SKA1設定的一些有限科學目標可能失去先進性和科學價值。
第三,中國SKA科學團隊目前還沒有完全掌握SKA的關鍵數據處理技術,如干涉陣高動態成圖、多波束成像和低頻脈沖星尋找等,缺少自主射電干涉天文軟件,將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極其不利的低位,影響既定科學目標的實現。
第四,SKA1觀測運行機制尚未確立,中國SKA科學團隊能否領先或主導SKA1一些首要科學任務還不清楚。
中國作為SKA主要成員國之一,將以大國風范和責任以及對卓越科學目標勢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獲得豐厚的科學回報。參加SKA將是中國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經過充分準備的中國SKA團隊會肩負時代重任,迎難而上、不負使命、迎接挑戰,在探索未知和神秘的宇宙中創造奇跡、鑄造輝煌。
(作者:武向平,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原載于《光明日報》2018-07-05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