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消息,由國際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復旦大學協辦的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簡稱IGARSS 2016)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IGARSS發起于1981年,每年召開一次,是該領域全球最高規格、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此次大會也是IGARSS創辦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
大會開幕式邀請了4位遙感領域有代表性的知名學者做大會主旨報告,分別介紹了中國空間基礎設施的實施計劃、中歐空間地球科學“龍”計劃、美國空間地球觀測,以及基于空間觀測的全球變化研究等地球科學與遙感領域的重要規劃及其研究與應用進展。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以及IEEE總部及地球科學和遙感學會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詞。
空間遙感技術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自然資源與能源需求、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自然災害、人口增長、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本次大會以“促進對于我們地球家園的認識”為主題,邀請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位學者,以48個特邀分會為主要形式,就地球科學與遙感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技術研發進行專題討論。大會為期一周,分為8個專題,共安排了1032個口頭報告和993個展板報告,亮點主要集中在新的衛星計劃、遙感技術應用、對地觀測的發現和國際合作新成果等。
此外,為了展現我國空間遙感技術在國際交流、科研與應用等方面的蓬勃發展,大會組委會邀請了30余家國內外知名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展覽,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先進遙感產品及應用服務技術,體現了我國空間遙感領域國家戰略性發展及對地觀測、大氣氣象、海洋與陸地水文環境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市場。
本次大會充分彰顯了中國空間遙感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應用業務等方面的巨大進步。近年來,科研創新實力和人才隊伍培養方面的提升,也極大促進了我國在該領域早日實現更深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此次大會作為中國空間遙感領域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將進一步促進空間遙感技術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密切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