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移動通信迅速發展的今天,無論何種無線通信的覆蓋區域都將產生弱信號區和盲區,而對一些偏遠地區和用戶數不多的盲區,要架設模擬或數字基站成本太高,基礎設施也較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提供一種成本低、架設簡單,卻具有小型基站功能的經濟有效的設備——直放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移動通信服務商們開始在基地之外的建筑物內部及地下等電波盲區設置直放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于通話服務的要求。
光纖直放站主要由光近端機、光纖、光遠端機幾個部分組成。光近端機和光遠端機都包括射頻單元和光單元。信號的傳輸分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在下行鏈路中,光近端機接收來自基站的無線信號,通過電光轉換,電信號轉變為光信號,從光近端機輸入至光纖,經過光纖傳輸到光遠端機,光遠端機把光信號轉為電信號,進入射頻單元進行放大,信號經過放大后送入遠端天線發送出去,覆蓋目標區域。上行鏈路的工作原理與下行鏈路類似,手機發射的信號通過遠端天線至光遠端機,再到近端機,回到基站。光纖直放站近端機的定向天線收到基站的下行信號(以GSM信號為例,頻段為935MHz-960M Hz)送至近端主機,放大后送到光端機內進行電/光轉換,產生波長為1550nm的光信號。因為光纖中傳輸有波長為1310nm的上行光信號,所以下行的1550nm的光信號要通過光波分復用器耦合到光纖中,最后經光纖傳到遠端機;遠端光波分復用器將1550nm和1310nm波長的光信號分開后,讓1550nm波長的光信號輸入光端機進行光/電轉換,還原成下行射頻信號,再經遠端主機內部功放放大,由全向天線發射出去送給移動臺。移動臺的上行信號(頻段為890MHz-915M Hz)逆向送到基站,這樣就完成了基站與移動臺的信號聯系,建立通話。其原理如圖1 所示。

2.系統硬件設計
監控電路是光模塊實現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圖2 是本設計中光模塊的監控系統框圖。該部分完成各監控量的采集、控制等工作。本設計采用C8051F023型單片機實現對光模塊的嵌入式控制,C8051F023內部集成了一個8位8輸入的ADC、一個10位8輸入的ADC和兩個12位DAC,非常方便對參數的采集和對壓控器件的控制[1][2]。

本設計采用射頻收發芯片CC1000作為數傳芯片。CC1000是根據Chipcon 公司的SmartRF技術制造出的可編程高頻單片收發芯片,主要用于工作頻帶在315、868 及915MHz 的ISM(工業、科學及醫療)方面和SDR(短距離通訊)方面,可在300-1000MHz 范圍內通過編程工作。其主要工作參數能通過串行總線接口編程改變,這樣使CC1000 使用更方便更靈活。CC1000 芯片含有三條串行數據線接口PDATA、PCLK、PALE 用于配置內部寄存器實現收發等各種功能控制,能夠與多種單片機(MSC51、ARM、AVR、PIC 等)直接兼容連接。
CC1000 與C8051F023的連接圖如圖3 所示。單片機使用三個輸出管腳用于連接CC1000的三串行配置口(PDATA、PCLK、PALE),以配置CC1000的工作模式,其中PDATA 必須是雙向管腳,用于程序數據的輸入輸出。信號接口由DIO和DCLK組成,在本設計中它們分別與單片機的TXD1和RXD1連接,實現數據的半雙工式收發。管腳CHP_OUT用于監視頻率鎖定狀態,當CC1000內部的PLL鎖定時,該引腳輸出高電平。另外單片機可通過A/D轉換檢測RSSI信號的強度。

C8051F023有兩個UART接口,在本設計中UART0與上位機通信,UART1則用于與CC1000的數據傳輸。
3.1 系統軟件總體設計
主程序的結構如圖4所示,程序對上位機命令進行鑒權處理之后,根據通信協議解析處理命令,并執行相應的操作。

CCl000作為數傳芯片,需要進行參數配置以決定其工作性能,因而CC1000參數編程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通過可編程配置寄存器能改變以下主要參數:接收/發送模式、射頻輸出功率、射頻輸出頻率、FSK分頻、晶振參考頻率、傳輸速率和數據格式等。在本設計中,CC1000 采用曼徹斯特編碼方式,進行數據譯碼和同步工作,這通過設置CC1000 的MODEM1 寄存器的參數完成。在同步編碼方式中,曼徹斯特編碼不需要鎖定平均值濾波器,傳輸效率高。設計要求CC1000采用11.0592MHz晶振,接收本振頻率為433.766MHz,發射中心頻率為433.916MHz(連發“1”)、433.948MHz (連發“0”),調制頻偏為32KHz,載頻穩定度為10KHz。根據以上參數,可通過Chipcon 公司提供的CC1000配置軟件SmartRF Studio來產生配置信息,這些配置信息將被輸入到單片機中。另外該軟件還可以提供輸入/輸出匹配電路和VCO電感所需的元件參數值。

數據的收發包括:單片機接收上位機數據,單片機向上位機發送數據,單片機接收CC1000數據和單片機向CC1000發送數據。這里僅討論單片機通過串口1接收中斷接收CC1000數據過程,這是整個數據收發程序設計中的難點。
(1)數據幀結構
(2)串口1接收中斷服務程序

單片機通過A/D轉換完成對參數的采集和數字化,這一過程由定時器中斷完成。監測數據被存儲,并通過PC機顯示出來。增益控制和偏置電壓則通過單片機的D/A轉換來控制。有關這方面的軟件設計,由于篇幅有限,這里不再贅述。
嵌入式智能光模塊可以實現直放站近端機和遠端機的遠程光纖通信,在此基礎上,PC 機只需通過RS232/485總線與近端機通信,便可完成對近端機和遠端機的實時監控,方便工作人員對直放站的調試和維護。經測試,CC1000之間的FSK通信在20dB 光衰條件下的誤幀率優于0.1%,保證了監控的可靠性。
作者:李朋、吳彥文,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