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第二屆四次學術委員會順利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兩院院士陳俊亮、陸建華院士、加拿大兩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沈學民教授等共11位委員出席了會議。實驗室主任、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在會上對2016年實驗室取得的豐碩成果和2017年的研究規劃作了詳細匯報。
2016年,實驗室聚焦后4G和5G移動通信核心技術,開展TDD寬帶移動通信基礎理論研究。在TD-LTE干擾管理和業務自適應技術、3D MIMO、設備間通信、機器類通信系統增強(MTC)等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在行業聯盟C-ITS、CAICV、TIAA等推動LTE-V技術應用與發展,主辦智能網聯V2X技術高峰論壇,成功進行重慶“I-VSITA”示范園區演示;在3GPP全面推進5G NR的Study Item階段的研究工作,在大規模天線、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接入等3項無線技術及控制轉發分離、網絡功能重構、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4項網絡技術中取得重要進展;首發業界最大規模的256元大規模天線陣列,完成工信部組織的5G第一階段技術試驗;升級SDR芯片技術平臺,開發出支持LTE-A的SDR架構;在安全芯片方面,研究自主RFPMU技術,完成兩種架構的13.56 MHz RFPMU電路設計和驗證;LTE協議一致性測試儀持續改進性能,作為唯一商用國產入網測試儀表,取得良好效益。
實驗室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5項,在遞交國際組織的建議文稿中,3GPP有156項,ITU 有5項成為國際標準。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18件,其中PCT專利120件。發表學術論文18篇,其中SCI檢索14篇,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北京市發明專利二等獎1項。
2017年,實驗室計劃緊密結合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和國家5G引領戰略需求,開展5G、LTE-V等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標準化,開展SoC和安全芯片、科研儀表關鍵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
學術委員會委員一致肯定實驗室2016年在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和突破,2017年的研究計劃可行。希望實驗室面向國家發展需求,利用自身在移動通信和集成電路領域的優勢,繼續加大并聚焦實驗室在獨特研究領域方面的投入,確保實驗室在未來LTE-V、5G等技術演進方向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擴大實驗室引領產業發展的影響力。
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二屆四次學術委員會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