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來說是關鍵的一年。這一點從日前深圳國際智能交通與衛星導航展參展商的推廣可以側面印證。在本次展會上,記者看到不少展商展出了北斗的車載終端,如北斗/GPS部標一體機、北斗/GPS部標一體機分體機、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北斗/GPS),以及國內本土的北斗/GPS芯片。
江蘇天源電子是北斗導航產業聯盟的核心成員單位,他們此次參展就展示了多款量產的北斗芯片。據該公司現場參展人員介紹,天源電子已經生產出北斗RDSS射頻芯片,RNSS射頻芯片(兼容GPS)。同時公司還推出了北斗RDSS 5W功放芯片、北斗RDSS收發模塊、北斗RDSS四合一模塊(兼容GPS)和北斗RDSS三合一模塊等產品。
“公司的TY630R是一款應用于北斗衛星導航終端的高集成射頻芯片,采用一次下變頻架構,具有4個可選工作頻段:B1、B2、B3和L1。芯片內部集成了包括LNA、Mixer VGA、Digital AGC、4位ADC和2個PLL在內的功能模塊,其中一個鎖相環用于產生接收本振信號,另一個用于產生數字采樣的62MHz時鐘信號。尺寸是7mmx 7mm,48腳,”她表示,目前這款芯片主要用于軍用的RNSS導航、授時,定位精度是10米左右。
展會上另一家展示北斗芯片的本土芯片公司是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和芯星通開發出星云Bebulas多系統多頻率高性能的SoC和多款導航模塊。其中星云Bebulas芯片UC260是國際首款國內首創的內置處理器和多系統多頻率基帶處理器,可支持當前四大主流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全部頻率,包括B1、B2、B3, GPS L1/L2/L5, GLONAS L1/L2 和 GALILEO E1/E5a/E5b等。
他表示,UC260采用90納米工藝,內置200MHz處理器,支持單芯片接收機解決方案,自主定位是2m RMS,SBAS 1m RMS,DGPS精度0.45m RMS。該芯片目前的應用主要是兼容北斗的定位和導航應用,如車輛導航/監控和車隊管理,特殊應用導航等。此外公司的UM220 BD2/GPS雙系統導航/授時模塊尺寸小,集成度高、功能低,適合北斗系統的大規模應用需求。UM220-T更是能夠在僅有一顆可見衛星時保持精確穩定的1PPS輸出。
來自瑞士的優北羅(u-blox AG) 公司也展示了他們最新的GPS芯片和模塊。其華南區總監陳銳表示,目前u-blox的提供多系列支持GNSS(GPS、GLONASS、Galileo及QZSS)的模塊和芯片,其中最小尺寸的AMY系列GPS模塊是6.5x8.0x1.2mm,是世界最小的獨立GPS接收機模塊,可在1.8V和3.0V下工作,靈敏度高,專門用于消費電子,如超薄型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支持,陳銳坦承u-Blox現在還沒有這類的芯片,但只要國家對他們開放衛星ICD碼,u-blox會很快開發出支持北斗的芯片。“目前我們的芯片都是ROM寫入,以保證導航定位的穩定性,因此市場上現有的芯片肯定不能通過軟件寫入來支持北斗。但只要國家對他們開放衛星ICD碼,我們會很快開發出支持北斗的芯片,并且是同時支持多種導航模式的芯片。”
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
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因此隨著北斗衛星的增加對地球的全面覆蓋,北斗衛星導航的精密度不斷提升,國產終端導航設備全面免費用上中國的導航之門逐漸打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系統并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國此前已成功發射四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其中,北斗-1A已經結束任務),將在系統組網和試驗基礎上,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1年12月27日起,開始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2012年3月,我國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北斗+GPS”雙系統車載導航產品。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放服務是向全球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北斗導航終端與GPS、“伽利略”和“格洛納斯”相比,優勢在于短信服務和導航結合,增加了通訊功能;全天候快速定位,極少的通信盲區,精度與GPS相當,而在增強區域也就是亞太地區,甚至會超過GPS;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在提供無源定位導航和授時等服務時,用戶數量沒有限制,且與GPS兼容;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托地區數據采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