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GC:最大可控范圍64 dB;步進0~5 dB;建立時間小于1 μs。
延遲線:延遲3μs;誤差小于1 ns。
A/D變換速率:60 MHz;位數12 b。
3.3、接收系統的線性要求
任何實際系統都是非理想的,接收系統的線性度主要是指接收支路的線性度。RCS測量系統要求接收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線性的。系統的非線性主要是由于器件工作在飽和區引起的,對于雷達來說,接收機的中視頻部分又起主要作用。采用IAGC后,AGC之后的電路能可靠地工作在器件的線性區,故RCS測量支路的線性取決于延時線的延時精度和數控衰減器的控制精度和速度,使信號在數控衰減器控制完成后到達衰減器。數控衰減器每一級的衰減量可分別精確標定,故整個支路的線性度可達到指標要求。另外,在實際中系統的非線性還可通過標定進行補償修正。
3.4、數據存儲與錄取
RCS目標特性測量系統采用直接磁盤存儲技術,計算機對目標特性數據(三路目標回波信息、AGC電壓以及時統數據)的存儲與數據錄取采用直接SCSI硬盤記錄的方法來實現,滿足對數據長時間穩定、可靠、實時、高速的要求,FIFO乒乓存儲速度大于20 MHz。方法是采用專門開發的高速SCSI接口板,數據流由采集電路直接送到SCSI硬盤,不經過計算機系統總線,并且不以FAT或NTFS文件格式保存,僅以連續的磁盤扇區記錄的方式寫入硬盤。記錄完成后再由軟件轉換成標準文件數據。SCSI接口板采用雙512 KB SRAM做為緩存,工作時緩存分為兩頁,其中一頁錄取外部數據,另一頁向NCR35C400(SCSI控制器)寫數據,使用邏輯電路控制頁面切換。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
4、結語
依據以上分析論證,在不改變靶場現有脈沖雷達的跟蹤測量性能基礎上,由原跟蹤測量雷達來完成其原有的跟蹤功能,僅在接收機上增加目標特性(RCS)測量通道在理論和工程上都是可行的。目標特性測量是現代靶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在脈沖雷達上加裝RCS接收通道進而能實時獲取目標RCS值的時間序列流,與相應的軌道參數數據一起進行數據融合分析,提取目標的表面材料的電磁特征等物理量,并能分析目標繞質心運動等參數,與數據庫中積累的已有探測目標的數據比對,進而完成所探測目標的分類和識別,并豐富雷達測量數據庫,無論對被試品鑒定還是對測控設備挖潛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作者:陳鳳友、王警警